欢迎来到西安市鸿儒岩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9-89525963

News

新闻中心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改革开放40年工程勘察行业回顾及展望
发表日期:2018-12-12  浏览:7518次

转载自:建筑时报 原创:沈小克

我国传统工程勘察行业的转型发展,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从1979年开始,在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的统筹领导下,以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岩土工程体制”为路径,通过政府各相关部门30多年的不懈推进,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目标、配套法规、建立标准,全行业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和领域获得显著的提升与拓展,成为从单一提供建设项目勘测结果发展成为向客户和社会提供种类丰富、价值广泛的智力服务行业,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为中国的一大批世界级工程建设项目解决了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国际同行相比,面向新时代的新需求,行业的科技服务价值需要深度发掘,不断发展更高品质的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应有的更大价值。

工程勘察行业的转型发展提升历程

国内外的“工程勘察”最初主要都是提供勘测结果资料报告,如今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需要特别指出,我国在法规上对从业单位设置的“工程勘察资质”,不是单一专业产品的概念,其涉及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和水文地质业务。国际同行和市场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行业的专业智力价值,并因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提供勘测结果资料的同时向客户提供专业顾问咨询建议。其“工程勘察”专项业务属于工程顾问咨询,通过“专业顾问咨询+钻探、土工试验分包”模式运行。从193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同行开始大力发展专项设计与监理、岩土工程测试、检测和监测等服务,到1990年代开始,又进一步发展,提供致力于解决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环境岩土工程服务,其涉及污染场地的专业调查分析评价、场地修复治理工程的设计、修复项目实施、运维监测和项目管理等,整个行业为社会和客户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

以促进与国际接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科技水平为目标,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1979年)即着手开展国际考察与分析研究,提出顶层设计方案。以此为基础,选择传统工程勘察行业的变革为市场化平台,并最终扩展到全国的相关科研院所与高校、设计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岩土工程体制”,成功地实现了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行业转型与服务能力提升。1986年可以说是这一变革的重要节点——经过充分的准备,国家计委印发《关于加强工程勘察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工程勘察“可以向岩土工程方向发展”,同年又发出《关于工程勘察单位进一步推行岩土工程的几点意见》,“岩土工程体制”自此正式实施。1992年,建设部发文明确“岩土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和岩土工程监理(咨询)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与之相配套,在建设部、国家人事部的领导和有序组织下,系统性的工作陆续扎实落地,包括设立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岩土工程师,实施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的企业专业(专项)资质,建立健全与岩土工程技术服务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等。可以说,这是一场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通过科学顶层设计和不懈努力,对传统行业成功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变革”。

30多年来,全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骨干企业持续开展岩土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使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水平跨入国际先进的行列。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实现了行业能力的提升和转型发展,成绩十分显著,主要包括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与国际同步,产生了一大批岩土工程专业的两院院士和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建立起注册执业制度和企业资质;形成比较全面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复杂岩土工程条件下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超高层建筑及深大建筑基坑、高铁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填海造地等重大项目的实践,培养出大型建设项目的综合技术实施能力;地基基础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交通工程相关的风险与灾害防治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等所需的岩土工程分析、测试与监测分析技术和岩土工程治理(包括地基处理)的工法蓬勃发展,行业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领域显著扩展,深度持续加大。近十年来,工程测量技术同样获得飞速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在岩土工程、工程测量领域的专业化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与岩土工程技术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加强,其将在智慧城市、智慧项目、安全运营管理(风险规避)等方面创造出更大价值,满足新时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

行业继续健康科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领导和推动下,与国际接轨的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与快速发展的工程测量技术和专业地理信息服务相耦合,全行业为社会、客户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品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创造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传统建设项目工程勘察的范畴。行业工作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建设项目安全、自然环境和都市建成环境的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60万亿元以上投资的效益(按2017年度统计资料)。尽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社会发展的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制约行业价值的充分发掘与发挥的问题,需要相关各方应予正视和重视,合力、持续着力研究并积极地解决。

1.将岩土工程(技术服务)配套纳入国家的行业和职业管理体系。

毫无疑问,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相关科学研究和标准术语方面,“岩土工程”已确立了与国际对应的地位,但“岩土工程”及部分关键职业岗位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尚未反映。相比之下,岩土工程技术服务在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行业分类标准中均有明确的分类,如联合国的CPC86729和英国的(M)71129,而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版)中尚未列入岩土工程技术服务,相关的仅有“最古老”的一项 ——“专业技术服务业(74)—工程勘察活动(7483)”,其描述是“指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勘察和咨询等活动”,显然已不准确,更不能代表行业转型发展的现状。作为岩土工程技术服务内容之一的“岩土工程勘察”,其部分关键岗位(如描述员、司钻员、试验员)目前仅列入住建部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工种目录》(2017),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也没有反映,而其它“行业”有多个同类职业岗位列入。

2.通过科学设定的从业范围、市场监管引导和对计费依据、技术标准的变革,促进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价值最大化。

只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才能创造价值,但目前有多方面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岩土工程师为客户和社会创造其应有的更大的价值,导致客户成本无谓增加、潜在风险加大和工程成品科技水平的下降。一是本末倒置,智力服务的价值在成本费率测算上被附属于劳务工作量,其势必产生一定不必要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对客户利益也造成损害;二是有的技术标准限制过死,如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现场勘探、测试工作量,并不完全符合岩土工程的特性,其既限制了岩土工程师价值的发挥(依据实践经验、承担风险责任,为客户创造价值),更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因不能利用既有信息资料,不得不重复勘探、测试);三是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有11个方面,其中包括多个岩土工程设计专项,但岩土工程师的从业范围相对还很小,市场监管(施工图审查)又多限于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中的岩土工程勘察一类业务;四是存在片面强调总包责任制的问题,将专业性、实践经验性很强,涉及注册岩土工程师责任的岩土工程治理简单地归入地基基础施工范畴,并不符合岩土工程的特性。在当前条件下,若强制纳入土建总包管理但不能正确处理好总包~分包的关系,以包代管,一方面极易产生新的工程风险,导致质量安全隐患,或造成大量工程建设投资的浪费;一方面对岩土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科技发展是一个负面导向,对国家通过近40年不懈努力培育、发展的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业来说,是历史的倒退。对此,相关各方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3.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念,创新企业服务能力,促进行业价值的有效发挥

变革使传统工程勘察行业转型发展、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得以建立,但其创造的智力服务价值尚未获得应有和充分的社会认知,存在认识的误区,如“勘察就是(钻探)劳务”和“岩土工程就是(土木)施工”。这个问题,客观上是有其历史发展过程的影响,如推行岩土工程体制首先是从房建项目的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开始,“土护降”(建筑基坑支护、降水及相关土方工程)量大面广,而这部分业务又被归入地基基础施工专业承包资质项下,造成岩土工程就是施工的错误印象。时至今日,在主观上“岩土工程”应该回归国际上的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业的大概念。

首要问题是对行业服务价值能否正确认识。在建设工程中,地基基础工程费用可占到地面建设项目建造费用的10%~30%,对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交通工程来说更是占了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也与前期岩土工程分析结果密切相关。由于岩土工程技术服务涉及大自然或人工随机形成岩土等材料的复杂性、动态变化特性和隐蔽性,一旦判断失误,重则导致毁灭性的选址错误灾害和不可修复的建设工程事故,对环境造成破坏,轻则导致无谓的投资浪费和严重的工期延误。对此国际上有专门研究,如英国岩土工程协会在20年前就分析过前期勘察费用对最大限度规避和减少后期损失的关系,提出对建设投资单位和岩土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利合理计费标准(占项目投资的比例)。因此,我国现在市场中一味追求最低价的趋势,不利于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然对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造成伤害。

第二个问题是突破传统边界,实现跨专业协作与融合、创造新价值的问题。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大多数情况仍是传统的规划、设计、勘察“井水不犯河水”、“各说各话”的思维。城乡规划重地上轻地下、重经济轻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行业标准《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012年修订)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强制性条文都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对规避选址错误、提高规划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新组建的国家自然资源部站在资源统合、专业融合的“大规划”高度,多专业、跨专业的融合与协作与联合创新,才能产生真正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从满足新时代要求,扎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的高度,需要突破原有观念,破除部门“一亩三分地”的栅栏,关口前移,积极发挥岩土工程、环境岩土工程、环境地质等专业工作者在规划选址、设计策划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希望有关方面能进一步加快促进专业的融合与合作。

还有一个不应该回避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对行业科学发展的导向。工程勘察与设计本质上属于通过智力服务、科技创新创造价值的技术咨询行业,其效益主要体现在风险规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项目品质(用户体验)等方面。目前一些大集团对所属的勘察设计企业简单要求产值、利润的大幅年度增长率,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会产生错误的导向。以岩土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为例,就可能不得不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和精力投到追随型的施工承包业务,不利于企业培育、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专业精深服务产品的孵化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打造。对这个问题,希望各级国资委和大企业集团给予足够的重视。

4.完善职业体系建设、健全职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配套制造产业发展

现场勘探、取样、原为测试的真实性和质量,是岩土工程技术服务最重要的基础。尽管我国通过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建立并实施了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但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体系及其监管还不够全面和均衡。对于直接影响质量安全重要的关键岗位和技能人员,尤其是高度市场化后的勘探劳务市场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职业发展体系),存在弱化和不健全的问题。在工程勘察市场上,大型的勘察单位拥有30台至40台钻机,而一般的勘察单位的钻机不到10台,甚至不再配备自有的钻探队伍,完全依赖社会化的市场配置。在此条件下的行政改革上若简单地一味强调“市场化”,再无原则地放开市场价格,必然直接影响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与此同时,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行业协会目前还不能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与个人的不良从业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制约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我国工程勘察装备制造产业在此环境下发生萎缩,相应装备制造滞后(没有合理的盈利空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存在缺陷,这些对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都会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协力加以解决。

近4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科学策划、扎实推进,实现了传统工程勘察行业的转型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在市场上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岩土工程技术服务体系,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的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工程勘察”虽然名字没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大大丰富,使行业的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面对新时代的新需求,包括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科学利用的规划选址、复杂建成环境下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投资效益及其岩土工程风险预防、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防治、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的专业数据资源利用与专业决策技术支撑等,我们这个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服务价值,亟待积极地去发掘。为此,我们应该传承好过去40年的改革成果,推动行业继续发展。希望能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为行业的高品质发展进行新的顶层设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快完善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促使全行业积极、高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创造出应有的新价值;希望全国的业界企业和科研院所持续关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科技水平这三个重要基点,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培育出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为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op QQ客服 029-62669062 微信平台